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关税政策的调整,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电商平台亚马逊及其卖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商品关税最高飙升至145%的举措,叠加海运价格暴涨的连锁反应,让依赖中美供应链的亚马逊卖家陷入“发货即亏损”与“停发即断供”的两难抉择。
韦德布什证券数据显示,亚马逊平台超70%商品源自中国,关税成本直接冲击卖家生命线。
日前,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在接受采访时便提到:在关税政策下,亚马逊卖家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进而导致产品整体价格上涨,令平台失去低价优势。
据外媒报道,近日,亚马逊正在主动联系平台卖家,征求他们对近期关税政策影响的反馈,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并协助卖家调整定价、库存和供应链策略。
目前,部分卖家已收到亚马逊发送的邮件,内容涉及关税对采购、定价、物流等多方面的影响。
跨境贸易的齿轮在关税政策的冲击下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亚马逊平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标签背后,一场静默的博弈正在上演。当中国工厂的原材料成本波动传导至美国消费者手中的包裹时,全球供应链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每个环节都在承受着连锁反应的震颤。这个占亚马逊商品总量七成的"中国制造"团体,正站在国际贸易政策的风暴眼,既要稳住货架上的价格标签,又要守护利润表上最后的防线。
卖家正在或即将要面临的挑战:
关税增加最直接的后果是供应链成本攀升,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依赖中国进口商品的美国消费者及平台。
成本增加
关税的提升直接导致了供应链成本的攀升。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这意味着更高的进货价格和物流费用,而这些额外的成本往往难以自行消化,最终不得不转嫁给消费者。
价格上涨
随着成本的上升,商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对于习惯了低价购物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也可能导致他们转向其他平台或寻找替代品,从而影响到亚马逊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失去低价优势
低价一直是亚马逊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关税压力下,如果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亚马逊可能会失去这一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库存与供应链管理
不确定的贸易政策增加了库存管理的难度。卖家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因政策变动而导致库存积压或断货。
面对关税重压,生存法则开始显现新的演化路径。聪明的卖家不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越南的服装厂、墨西哥的电子组装线、土耳其的家居作坊,逐渐在供应链版图上点亮新的坐标。
对于那些受到较大影响的卖家来说,开拓除美国以外的新市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分散风险,还能抓住新兴市场的增长机会。
更聪明的玩家已经开始重新设计产品,通过模块化改造将商品拆解为多个低于征税起点的零部件,像拼图游戏般规避关税壁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亚马逊卖家正经历从 "成本敏感型" 到 "战略韧性型" 的蜕变。卖家必须懂得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不断创新和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里站稳脚跟并实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