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被迫卷入川普挥舞大棒的风暴中,人人自危。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希望这波动荡早日结束。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方面发布的最新行政令,进一步宣布从2025年5月2日起,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向美国寄送的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

最新发布的公告还将30%的税率提高到了90%,5月2日-6月1日,每件小额包裹的关税从25美元提高到75美元,6月1日后,每件小额包裹的关税从50美元提高到150美元。

近几年来,众多电商企业借此以小包直邮方式向美国市场输送大量商品。从2015年到2023年,美国申请免税的小额包裹数量从1.39亿件激增至13.6亿件,增幅高达600%。此次动作,无疑给行业带来一场大地震。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小额直邮包裹免税政策取消、加税及相关包裹清关成本增加或将提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商品价格,影响履约时效及跨境物流相关货量。

直邮卖家遭遇“致命打击”

依赖小包直邮的低价商品首当其冲。以Temu、Shein为代表的平台,此前凭借T86模式实现“低价+快速”优势,但新政下直邮成本激增,低价策略难以为继。有卖家测算,单件商品税费可能占货值的40%以上。

行业冲击:空运小包量或断崖式下滑,中小卖家面临利润归零甚至亏损风险。

消费者与供应链“双输”

美国低收入家庭和年轻群体依赖跨境电商购买高性价比商品,政策调整将直接推高其生活成本。据估算,美国消费者每年可能额外承担470亿美元支出。同时,中国轻工、纺织、快递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订单萎缩、物流效率下降等问题。

海外仓成“救命稻草”

提前备货至美国本土仓的卖家可规避关税冲击,同时提升配送时效。Shein通过自建配送中心将物流周期缩至3天,Temu推出“半托管模式”鼓励卖家备货。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海外仓新增面积超200万平,第三方仓使用率近80%。海外仓虽需承担库存风险,但可规避关税冲击,并提升配送时效。

卖家的破局之道:

海外仓+多元化布局

囤货海外仓:将热销品提前备至美国仓,分摊关税成本。

分散风险:在墨西哥、加拿大设“跳板仓”,利用美墨加协定(USMCA)降低关税,或开拓欧盟、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品牌升级:告别低价内卷

差异化产品突围:聚焦环保材料、智能功能等附加值。

本土化运营提效:优化产品描述和包装设计,贴合美国消费者偏好。

成本管控:定价与物流双优化

调整定价策略:根据成本变化重新评估定价策略,以确保利润率。寻找更经济高效的物流方案比如合作的物流公司可能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

物流方案灵活切换:低时效商品走海运集拼降低单件成本,高时效需求商品与物流商签订长期协议价,对冲空运费用波动。

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既是危机也是转型契机。短期来看,成本上涨、市场洗牌不可避免;但长期而言,这是中国卖家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契机。正如行业专家所言:“政策调整带来短期阵痛,但也倒逼中国制造从‘廉价标签’走向‘价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