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美国邮政(USPS)万人裁员计划引爆的罢工潮席卷全美,50多个州、200多个城市的邮政枢纽陷入停滞,在快递和电商业掀起了轩然大波——包裹延误、成本飙升、退货率激增已近在眼前。
这场USPS员工发起“Hell no!”罢工行动,让洛杉矶、芝加哥等核心物流枢纽陷入瘫痪,跨境包裹积压如山。
USPS计划在未来30天内通过“自愿提前退休”裁减1万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5%),并关闭超6000个邮局网点,从而引发了邮政工人的强烈不满。
由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推动市场化改革,拟将宪法规定的“普遍服务义务”推向市场,威胁790万就业岗位,并可能削弱USPS在海关的快速通关特权。
USPS作为美国重要的邮政服务机构,承担了大量邮件和包裹的投递工作,在物流系统中占据关键地位。
洛杉矶港日均处理的130万件中国跨境包裹(占全美跨境小包40%)已出现积压,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的跨境包裹滞留量激增230%。罢工导致的核心口岸处理能力下降,正以每小时5%的速度向全美物流网络扩散。
关键物流枢纽首当其冲,罢工导致洛杉矶港(处理全美40%跨境小包)、芝加哥奥黑尔机场(中西部物流枢纽)等关键节点瘫痪,每天约130万件来自中国的包裹积压,包括国际优先邮件(PMI)、国际一流邮件(FCMI)、国际优先航空邮件(IPA)等多项国际邮政服务已暂停运作。
更致命的是USPS作为邮政联盟成员的通关特权(优先处理跨境包裹的特殊权限)若被削弱,芝加哥、洛杉矶口岸的包裹滞留时间将从1.8天飙升至5天,亚马逊IND9/MDW2等核心仓已出现爆仓危机。
此外,若USPS实施服务网络收缩策略,偏远地区可能面临物流服务断供风险,即便维持服务也将承受更高的履约成本压力。
卖家如何化解即将而来的危机?
1.物流渠道多元化: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紧急切换头部快递:FedEx、UPS、DHL等商业快递可暂代USPS,虽成本略高,但能规避罢工风险。
空运小包优先:高时效商品建议转空运,避免海运因港口拥堵二次延误。
2. 海外仓“压舱石”:本土化配送突围
提前备货至北美仓:利用亚马逊FBA、美仓互联海外仓等,将尾程配送缩短至1-3天,免受罢工波及。
动态库存管理:根据罢工进展调整补货节奏,重点保障热销品库存。
3. 客户沟通透明化:降低信任危机
实时更新物流状态:在订单页面、邮件中注明“可能延误”,并提供备用查询渠道。
主动补偿方案:对延迟包裹提供优惠券或部分退款,减少差评与退货。
4. 供应链“柔性化”:快速响应不确定性
多口岸分流:考虑经加拿大、墨西哥中转,缓解美西港口压力。
风暴已至,适者生存!此次罢工不仅是劳资博弈,更是全球物流链的“压力测试”。唯有将“本土化”进行到底,通过海外仓、品牌独立站、本地化营销构建护城河,方能在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